关键词:十八反的临床应用;后背大面积发凉疼痛半个月,3剂而愈;夜尿频8年,6剂而愈
病例实录刘某,女,62岁。初诊日期:2013年12月4日。
主诉:间断气短、心慌、周身无力半年余,加重伴后背大面积发凉疼痛半个月。
现病史:患者12年前因肺癌于北医三院,行左肺切除1/2术,术后一般情况尚可。半年前因卵巢癌再次于北医三院行卵巢、子宫摘除术,术后出现气短、心慌、周身无力症状。
近半个月出现气短、心慌、周身无力症状加重,并伴后背大面积发凉疼痛。
刻下症:室内活动后即出现气短、心慌,偶有胸前区疼痛,周身无力,后背大面积发凉、疼痛,后半夜尤甚,得衣被不缓解,腰酸痛,偶有头晕,偶有咳痰,白痰不易咳出,口干,情志抑郁,性情急躁,时有汗出,纳差,厌油腻,眠可,夜尿频,5-6次/夜(持续8年),小便黄,大便1日2-3次。
查体:精神萎靡,舌淡红,苔薄黄,脉弦细,尺脉弱。
方证辨证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》说:“少阴病,得之一二日,口中和,其背恶寒者,当灸之,附子汤主之。”“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。”笔者通过临床总结认为附子汤的方证是:畏寒,手足寒甚,后背发凉,身体痛,骨节痛,脉沉。本案患者症见精神萎靡,后背大面积发凉、疼痛,后半夜尤甚,得衣被不缓解,腰酸痛。符合附子汤的方证,故方证辨证为附子汤证。
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》说:“伤寒五六日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”笔者临床体会到小柴胡汤的方证是: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口苦,咽干,目眩,脉弦。本案患者罹患肺癌、卵巢癌等,长期受大病、慢病折磨,情志抑郁,性情急躁,纳差,脉弦细。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,故方证辨证为小柴胡汤证。
诊断与治疗中医诊断:肺积 附子汤证 小柴胡汤证。
西医诊断:1、肺癌术后 2、卵巢癌术后 卵巢摘除术后 子宫摘除术后。
治疗:方用附子汤合小柴胡汤。
黑顺片25g(先煎1个小时),茯苓30g,炒白术15g,党参30g,生白芍15g,柴胡15g,清半夏12g,炙甘草30g,黄芩15g,大枣20g,生姜12g。
水煎服,日1剂,分2次早晚服用,6剂。
二诊:患者诉气短、心慌明显缓解,现上二层楼已无明显不适。性情急躁好转约50%,后背发凉疼痛、腰酸痛服药第3天即愈,现夜尿2-3次,大便1日2次,成形。
治疗:继续服用3剂,患者诉已经无气短、心慌、后背大面积发凉疼痛、夜尿频症状,并心情舒畅,观之气色如常人。患者家属言患者治疗前后判若两人。
随访2周,患者无明显不适。
按语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》说:“伤寒五六日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或胸中烦而不呕,或渴,或腹中痛,或胁下痞硬,或心下悸,小便不利,或不渴,身有微热,或咳者,小柴胡汤主之。小柴胡汤:柴胡半斤,黄芩三两,人参三两,半夏半升,洗,甘草,炙,生姜各三两,切,大枣十二枚,擘。”小柴胡汤具有开郁转枢,推动气机的功效。本案患者罹患肺癌、卵巢癌等,长期受大病、慢病折磨,情志抑郁,性情急躁,纳差,脉弦细。符合小柴胡汤的方证,故用之以治少阳之气抑郁不舒。
另外,本案患者应用了“配伍禁忌十八反”的药物:附子与半夏(乌头反半夏、瓜蒌,即川乌、附子、草乌反半夏、瓜蒌)。笔者在临床多次将附子、半夏同用,只要方证相应,疗效甚佳,且未见任何不良反应。
方证总结
✦附子汤的方证是:畏寒,手足寒甚,后背发凉,身体痛,骨节痛,脉沉。
✦小柴胡汤的方证是: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,嘿嘿不欲饮食,心烦喜呕,口苦,咽干,目眩,脉弦。
医案来源:《何庆勇经方治疗疑难危重症实录》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融丰配资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-网上配资114-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