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4年4月28日清晨五点,陶荣华所在的我军尖刀分队在侦察兵的带领下,顺利到达了100号高地两侧的国境线。五点十五分,陶荣华作为四班长,带领战友们悄无声息地穿插向前,5点56分,战斗正式爆发。陶荣华和战友们毫不畏惧,顶着疲劳与紧张,迅速发起了对敌人高地的总攻。
战场上的子弹没有眼睛,稍一不慎便可能被击中。但陶荣华和他的班员们毫无畏惧,他们紧紧团结在一起,迎着敌人的炮火,勇敢地向敌阵发起冲锋。陶荣华手中的冲锋枪射出如雨的弹雨,他用猛烈的火力压制敌人,迫使7名敌军士兵仓皇逃进屯兵洞,并成功被我军俘获。然而,在离敌人阵地仅有不到10米的地方,一颗敌人的子弹飞快地射来,正中陶荣华的胸部,陶荣华当场倒下,年仅24岁的生命戛然而止。
展开剩余80%陶荣华的牺牲发生在他和妻子李发英结婚不到一个月时。临行前,李发英一直送丈夫到车站,尽管心中满是不舍,她还是温柔地对陶荣华说:“你放心吧,家里有我。”当时他们还不曾知道,这次分别竟成了永别。而在丈夫离家的不久后,李发英惊喜地发现自己怀孕了。在给陶荣华的通信中,她迫不及待地分享着这个好消息,心中期盼着丈夫早日凯旋归来。然而,直到儿子出生,陶荣华依旧没有回到她身边。
在陶荣华的离世后,李发英为丈夫取名“陶凯”——寓意丈夫能够凯旋归来,然而,她等待的却是噩耗的降临。当她从报纸上看到“牺牲战士陶荣华”的名字时,李发英的脑袋一片空白,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眼前的事实。陶荣华和李发英从小青涩的恋爱到结婚,他们的情感深厚至极,而李发英却无法接受阴阳两隔的痛苦,几度哭到干呕,甚至晕厥。最深痛的时刻,李发英曾有过轻生的念头,但当她看到年迈的公婆和刚出生的儿子,她知道,自己不能倒下。为了守护丈夫留下的小家,她将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心底,挺起腰板,扛起了生活的重担,坚强地做起了家中的顶梁柱。
陶家原本的收入主要依赖着70亩山林和田地,李发英每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。一次,因为过于疲惫,她甚至在田地里直接睡着了。邻里看到后,不禁心疼地劝她:“你太累了,身体会垮的!”李发英只是苦笑一声,心里明白自己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,哪里敢轻松片刻。命运似乎也在考验她,那天,李发英的公公为了分担她的辛劳,前往田地烧柴垛,谁知火势蔓延,烧掉了邻家的山。面对自责的公公,李发英心疼不已,最终,她将自家的山赔偿给了邻居,失去了一部分经济来源,陶荣华只能去外面打工赚钱。
尽管生活如此艰辛,李发英从未因丈夫的牺牲而抱怨过,反而在一次次挫折中坚持了下来。她的白发逐渐增多,年迈的公婆也心疼不已,几次劝她改嫁,但李发英每次都坚定地回答:“这辈子,我只做陶荣华的妻子!”虽然生活给予了她无数的打击,但作为一名军嫂,李发英没有选择自怜,而是靠着自己的双手,支撑起了整个家庭,并为家人盖起了新房。
李发英始终没有忘记她曾对陶荣华的承诺:“家里有我,你放心。”在丈夫牺牲后,她默默守护着这个小家,抚养着儿子,照顾着年迈的公婆。公公在73岁时去世,临终时,他紧握李发英的手,感慨地说:“孩子,这些年辛苦了,幸好有你在。”李发英的眼眶顿时湿润,那一刻,所有人都感同身受。公公去世后,婆婆也因身体原因瘫痪在床,李发英依旧不离不弃,每天悉心照料婆婆,心里早已把婆婆当成了母亲。
2005年,陶家迎来了久违的喜事——儿子陶凯结婚了,看着喜庆的场面,李发英心中满是感慨。婚礼后的夜晚,她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屋内,轻抚着丈夫的照片,眼泪如断线的珍珠般滑落。第二年,李发英迎来了一个新的身份——奶奶,陶凯的孩子的出生给陶家带来了久违的喜悦。
然而,李发英心中一直藏着一个心愿,那就是给丈夫扫墓。陶荣华的墓碑位于云南麻栗坡烈士陵园,离家几千公里远,路费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李发英无奈地将扫墓计划推迟,直到2019年清明节,李发英才在儿子的陪伴下,踏上了为丈夫扫墓的旅程。尽管她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控制情绪,但当站在丈夫的墓前,看着那张年轻的面庞时,李发英再也无法抑制悲痛,泪水瞬间涌出。她哭着对丈夫说:“荣华哥,我带儿子来看你了!”那一刻,李发英痛彻心扉,诉说着35年的艰辛和不易,心中相信丈夫一定能听到她的声音。
扫墓结束后,李发英和儿子重走了陶荣华曾经战斗过的地方,李发英甚至躺在丈夫牺牲的地方,仿佛以这种方式再次感受到丈夫的存在。在离开之前,李发英和儿子在丈夫牺牲的地方捧起一捧泥土,带回家中,想让丈夫的魂魄回到故乡。回家后,她将这一切与年迈的婆婆讲述,89岁的婆婆含泪道:“孩子,你辛苦了,放心吧,我可以安心地走了。”次年,婆婆追随着儿子和老伴,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。
陶荣华为了保卫祖国的边疆,英勇奋战,最终牺牲在战场上。李发英则坚守着她的誓言,养育儿子、赡养公婆,用自己的坚强和爱守护着他们的小家。这对伟大的夫妻,用他们的付出和爱情诠释了真正的奉献与坚守,他们身上散发出的光辉,感动了每一个人,也让所有人感受到了人性的崇高与伟大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丰配资-在线配资炒股开户服务-网上配资114-天津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